课程详情  >  青少年教育培训学校
青少年教育培训学校
2021-01-11 18:29:41

360截图20210105190402228.jpg


青少年教育培训学校


d4561fbdbd1526c60f7b7f494f742881.jpg

中学生问题行为就是指中学生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适应不良的行为,这种适应不良包括学习问题行为、品德问题行为、人际问题行为和身心问题行为,中学生问题行为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出现了低龄化、群体化、外显化、严重化的特点,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和多元文化的渗透,一些西方腐朽思想和没落的生活方式乘隙而入,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不良信息的大量泛滥,不仅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也极大的毒害着青少年的心灵,因此矫正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仅直接关系到全体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发展。

一、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偏差

1、需求失衡。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人总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进而产生需求。少数学生不顾客观实际,心理上产生不满足于原有的需求状态。这首先表现在物质上,如在吃饭、穿衣、娱乐等方面产生不切实际的需求。

2、意志薄弱。这类学生大多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禁不起种种诱惑,追求资产阶级吃、喝、玩、乐的生活方式,认为人活在世界上只有吃喝玩乐才是幸福。他们意志薄弱,其坏习惯难以改正。

3、理智缺乏。这类学生道德无知,是非模糊,狭隘、自私,缺乏强烈的求知欲,一旦自尊心受损,就会自暴自弃。
4、道德情感不健全。从一些有不良行动的学生的材料中看到,中学生的某些不道德行为常常是由于“道德上的无知”和情绪冲动造成的。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个人欲望,而没有形成社会道德规范所要求的正确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二、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特点。

1、自尊心自卑感并存的矛盾心理
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指出: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哪个人不要尊严?从表面上看,许多问题学生似乎既无荣誉感又元羞耻心,批评起来脸不红心不跳,经常被一些老师斥之为“脸比城墙厚”。
2、渴望理解与疑惧抵触并存的矛盾心理

 实验证明:越是问题行为的学生,越是渴望别人的理解。由于这些同学以前经常受到人们的批评、指责和嘲笑,此因他们对老师、同学怀有强烈的不信任感,怀有戒心、敌意,存在疑惧心理,总感到别人与他们故意过不去,主观地认为老师轻视自己,讨厌自己,对老师同学的做法总是从坏的方面去推断。
3、有改过愿望与管不住自己并存的矛盾心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心想变坏的人恐怕没有。即使存在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都有一个改过自新、做大家喜欢的人的美好愿望。


(一)客观原因
1、社会的不良影响。社会一些不良场所、文化市场及一些不轨行为的影响,还有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的猖狂犯罪活动,社会上的某些腐败现象,以及一部分人的唯利是图、吃喝玩乐的影响,致使少数学生形成不良思想。
2、家庭的不良教育和不良的小环境的影响,①有的家风不正②有的家庭缺乏正确管教子女的原则和方法③有的家长对学生要求不高,督促不严,甚至溺爱、袒护。④有的家庭结构受到破坏,家庭环境突变。

(二)、主观原因
1、问题行为学生对于很多道德观念存在表面和片面的认识,甚至有错误的见解。他们不善于把道德认识和道德行动联系起来,还有言行脱节现象。
2、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对社会道德准则不能准确理解、认识,因而很容易为直接诱因引起的欲望所驱使,产生各种不考虑社会道德准则和不顾他人利益的行动。

3、盲目模仿消极的东西。中学生表现欲强,好奇心盛,精力旺盛,愿意在日常生活中表现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4、自身意志力薄弱。中学生意志力薄弱是由于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造成的。而不合理的个人愿望去驱使学生产生被动、消极、利已的行为,必然产生许多不符合社会道德需求的行动。

1cfabdaba31a8545541c030b22dbadc7.png
98895b757151a05ca9c7bfef27161f4a.jpg
65d1083507dfb02ba39944e23a1c2fe8.jpg
四、我们的矫正措施和教育对策

1、正面诱导,提高道德认识水平。道德认识是个人对社会关系、道德关系的认识,对政治、法律、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
2、锻炼和增强意志力,避免不良环境的干扰。意志是人们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经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期目的心理过程。
2、消除焦躁和疑惧的逆反心理。
4、给予鼓励和信任,树立他们的信心,有问题行为的中学生一般有较强的自卑心理,缺乏鼓励与信任。

微信图片_20211213133307.jpg
重庆白领尔教育
刘老师:13183000210
校区地址:重庆市铜梁区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13183000210
联系老师:刘老师
QQ咨询: